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符号,作为一个国家法定流通的货币,纸币的发行一直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。在中国的货币发行史上,人民币更是独具时代意义。例如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,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,竟出现了五万元的大面额纸币;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,因为经济落后,需求量极大紧缩,面额却仅仅停留在1分到10元之间。而在今天收购价格暴涨的1960年发行的枣红一角,其背后的故事更是出人意料。
在第三套的人民币中,一角劵里就出现了三大珍品,枣红一角便是其中的珍品之一。一张面额如此小的纸币能在今天能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,除了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外,其中更是浓缩着60年代的种种酸楚。
在那个阶级斗争如火如荼进行的年代,一切事物都围绕着革命斗争展开,左右路线之争日渐白热化。在那场年代的大风暴中,任何一个人人都可能因为一句话,一篇文章被卷入斗争的漩涡当中,挂上阶级敌人的牌子押在游行队伍中游街走巷地批斗。而人民币也难以逃脱被批斗的命运。
发行于1962年的枣红一角,在面世之初便被卷入这场声势浩大的左右路线斗争中。在严打右派的革命者眼中,枣红一角正面图案里向右走的人物,成了犯下严重右倾错误的政治象征。于是革命派开展了浩浩荡荡的批判活动,包括贴大字报,群众演讲,游行宣扬,号召群众集体参与销毁右派主义思想的残存品——1960年1角。当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将60年的枣红一角回收。
正因为1960年的1角券遭受了如此冤屈的命运,使得其存世量非常稀少,才成就了今天1960年的1角收购价格暴涨的奇迹。经受住那场巨大革命运动的洗刷而存活下来的枣红一角,如今成为民众疯狂追捧的收藏纸币,不得不说是时代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