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人湮没在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中,有多久没感受过来自乡村、旷野最纯真的自然气息了?很多时候,从一堆繁重的文件中抬头,你只能从自己收藏的字画、钱币中去领略、想象那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劳动状态,去感怀那段历史。第一版人民币200元割稻就是这么一类钱币,其珍贵大家有目共睹,而其珍贵不是“存世量稀少”所能简单描述的。它有能力承载历史,更有能力来展现历史意义。印制在上面的“割稻图”展现的是一种快乐、富有收获的田间劳作,更是一段无法埋没的历程。
第一版人民币200元割稻是在1949年10月2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钱币,在众多第一版人民币中,它极为引人注目。同其他贰佰元面值人民币一样,它的发行更多的是为了显示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,但实际上并没达到适合大面值钱币流通的状态。因此,第一版人民币200元割稻可谓昙花一现,在1955年5月10日就被收回,不足六年。除了市场和时间因素,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其存世量稀少。旧时代的人们并不会有意识地去收藏钱币,因此在该枚钱币被收回停用时,很少人去通过收藏的方式将它留在民间;其次,用于印制该枚钱币的纸张相对于其他来讲,比较难以保存。这就是为何现在看到的很多该钱币或多或少都有破损,要想在市场上看到完整品相的“割稻”,还真要幸运女神眷顾。这些是导致第一版人民币200元割稻稀少的主要因素,从而市场供求极不平衡,形成了现在的高价局面。据笔者了解,目前其市价在18000——20000元之间。
再来看看第一版人民币200元割稻得独特图案和色调。其正面以蓝色调为主,展示的是农民在田间割稻的劳动场景。周围天地辽阔高远,饱满的稻穗正随风摇摆。这幅画位于票面的左侧,呈长条型。票面右边则是显眼的“贰佰圆”字样。钱币背面的色调变为蓝灰色,中间是“贰佰圆”字样。200元割稻的花边非常精美,极具美感和观赏价值,而且其颜色有深浅之分,脱去了单一。该枚钱币真正吸引人的还不在此,它没有水印和底纹,但有暗记,分别藏在正面左右上角(“中”和“行”)、正面年号上方和右下角(“中”和“山”)。背面“佰”字里藏有“工”,“圆”字右上方是“中”,背面右下角是“山”。这种特别的样式也是其他钱币所不能相比之处。
不过除了200元割稻的表面价格,笔者更愿意深入体会的是其“内在价值”。其存世量的稀缺的确是带来高价格的一大原因,但其实很多人都认为,它有价值的真正核心在于:它的背后是一段特殊历史,在第二版到如今的第五套人民币中都不再有超过一百元面值的钱币,因此面值贰佰圆的“割稻”显得弥足珍贵;特殊的贰佰圆钱币反应的是那时国家、社会的风貌和心理。这是很多钱币收藏爱好者青睐200元割稻的深层原因。